企業數字化轉型的第一步:聊聊官網建設那些事兒
時間:2025-07-16 06:00:01
前陣子幫朋友公司做咨詢,他們老板突然問我:"你說現在都短視頻時代了,公司官網還有必要做嗎?"這話把我問樂了。說實話,這兩年聽到類似疑問不下十次。每次我都反問:"你會因為刷到個短視頻,就把幾百萬的生意交給陌生人嗎?"
記得2018年幫某制造業客戶改版官網,最初他們覺得"能展示產品就行"。結果改版三個月后,海外詢盤量直接翻倍。最夸張的是有個德國客戶說:"看到你們官網的3D工廠漫游,感覺比實地考察還直觀。"你看,這就是官網的魔力——它像個24小時營業的全球展廳。
現在很多企業主存在認知誤區: - 要么把官網當電子版宣傳冊(其實浪費了80%功能) - 要么跟風做炫酷特效(結果加載速度慢得讓人想砸手機) - 最要命的是覺得"做個頁面掛網上就行"(這跟租個毛坯房開公司有啥區別?)
去年參與過個項目,技術團隊拍胸脯說"兩周搞定"。結果三個月過去了,還在改第三版設計。這里分享些血淚經驗:
1. 需求不清就開工 有次對接客戶,問"想要什么風格",對方說"高大上就行"。等設計稿出來,他們又說"太冷冰冰"。后來才搞清楚,他們所謂的"高大上"是要帶點煙火氣的專業感。建議先用Pinterest收集20張參考圖,比語言描述管用十倍。
2. 移動端體驗后置 現在還有企業先做PC端再適配手機,這簡直像先蓋樓后打地基。某餐飲客戶官網,電腦上看菜品誘人得很,手機打開圖片全變形——你知道吃貨們有多憤怒嗎?
3. SEO完全不管 見過最可惜的案例:花大錢做了官網,結果核心業務詞搜索排在第8頁。老板還納悶:"我們行業詞明明很簡單啊?"后來發現技術用了全是JS渲染,搜索引擎根本讀不懂內容。
上周去參觀客戶的新辦公室,前臺放著二維碼立牌:"掃描查看電子手冊"。我隨手一掃——好家伙,跳轉到官網二級頁面,還要再點三次才能看到手冊。這種體驗就像讓人穿過三道門才給杯水喝。
幾個容易踩雷的細節: - 聯系入口藏得比密室逃脫線索還深(建議固定在右下角懸浮) - 案例展示只有logo沒有故事(客戶更想知道你解決了什么難題) - 新聞中心最后更新停在兩年前(比"建設中"更勸退)
有個很妙的做法是學酒店業:在官網加個"虛擬顧問",用選擇題形式引導訪客。比如:"您更關注①產品參數 ②應用場景 ③價格體系",點選后直接跳轉對應板塊。
見過最扎心的數據:某企業三年官網總訪問量還沒他們老板一條朋友圈點贊多。問題出在把官網當"一次性工程",其實它更像需要每天打理的菜園子。
建議做好三件事: 1. 內容更新節奏(行業資訊每周2條,案例每月1個) 2. 數據監測系統(別只看PV,要追蹤表單提交率) 3. 迭代機制(每季度做次A/B測試)
有個做機械設備的朋友,在官網加了"常見故障自檢"板塊,結果客服壓力減少了30%。更意外的是,這部分內容帶來了15%的精準流量——這說明官網還能當獲客工具用。
最近注意到個趨勢:官網開始和企微、小程序打組合拳。比如查看產品詳情時彈出"掃碼加入行業交流群",這種絲滑的銜接比硬推聯系方式高明多了。
另外有兩點值得關注: - 語音交互(適合機械、化工等需要口述咨詢的行業) - AR預覽(家具企業已經玩得很溜了,工業品其實更需要)
說到底,官網建設的本質是幫企業建立數字時代的"商業體態"。就像人靠衣裝馬靠鞍,在虛擬世界行走江湖,總得有個像樣的"門臉兒"。下次再有人問"要不要做官網",我會說:"你可以不做,但競爭對手肯定會做——而且做得比你好看。"
微信掃碼咨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