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實話,我見過太多企業把網站當門面工程了。老板們花幾萬塊做個漂亮首頁,結果點進"產品中心"頁面,圖片模糊得像打了馬賽克,聯系方式藏在犄角旮旯。這不就跟開餐廳把菜單印成梵文一樣離譜嗎?
記得去年幫朋友看他的機械配件廠網站,首頁輪播圖是挺唬人的,但當我試著找他們主打的液壓閥產品時,好家伙!得先點"產品展示",再選"工業配件",最后在三級目錄里找到十幾個沒分類的PDF文檔。最絕的是,文檔還是掃描版,連個關鍵詞都搜不到。我當時就問他:"你這網站是專門用來氣跑客戶的吧?"
現在很多企業主存在個誤區,覺得網站就是個電子版宣傳冊。但你想啊,現在誰還捧著紙質黃頁找供應商?上周我遇到個做外貿的老板,他原話是:"我們主要靠展會接單,網站隨便弄弄就行。"結果疫情三年展會停辦,他才發現同行靠網站每月穩定獲客20+,自己連個像樣的英文產品頁都沒有。
好的企業網站應該像個24小時在線的金牌銷售。我特別欣賞某家做實驗室設備的企業(就不說名字了),他們的網站有個"場景解決方案"板塊。比如你是食品廠的,點進去直接看到"微生物檢測方案",里面設備清單、配套耗材、操作視頻一應俱全。最厲害的是計算器功能,輸入日檢測量就能自動生成設備配置和預算——這可比十個銷售員圍著你嘮嗑管用多了!
移動端適配現在真不是可選項了。上個月我在地鐵上想找個本地建材商,打開某家官網,導航欄直接和產品圖片疊在一起,手指放大就自動跳轉到撥號界面...氣得我當場關網頁。反觀另一家,手機端直接彈出在線客服:"您正在查看輕鋼龍骨,需要報價單還是安裝指南?"這用戶體驗,活該人家成交量高。
現在建站公司最愛把"AI智能""大數據"掛嘴邊。我有次去某建站公司考察,銷售小哥張口就是:"我們采用區塊鏈技術架構..."我趕緊打斷他:"你就說后臺更新產品要不要寫代碼?"結果支支吾吾說需要技術人員配合。拜托!現在都2023年了,連我六十歲的老舅都能用Shopify自己上架商品。
SEO優化也不是玄學。見過最逗的是某企業把關鍵詞堆砌成這樣:"上海浦東新區最好的最專業的最實惠的XX設備生產廠家"。這讀著不像官網,倒像街頭小廣告。其實自然寫法反而更好,比如把"我們的優勢"改成"為什么300家食品廠選我們做滅菌設備",既包含關鍵詞又像人話。
沒錢請專業團隊?完全可以用"小米加步槍"打法。認識個做定制家具的小作坊,就在官網放了幾個爆款產品的制作過程視頻——木料切割、手工打磨、上漆的延時攝影。配上老師傅的旁白:"這里我們多花兩天自然陰干,漆面壽命能延長五年。"結果咨詢量翻了三倍,因為客戶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匠心。
還有個取巧的辦法:把常見問題做成知識庫。某汽配商把"怎么辨別正品濾芯""安裝時常見錯誤"這些內容做成帶示意圖的百科,不僅減少了客服壓力,還在百度獲得了大量自然流量。最妙的是,他們在每篇文章底部加了個"需要該型號濾芯?"的浮動按鈕,轉化率高得驚人。
最后說個血淚教訓:網站上線才是開始!前年我協助某企業做了個堪稱教科書級的網站,結果半年后回訪發現,新聞中心最后更新日期是建站當天,典型案例里寫著"2021年簽約客戶"。這就像開了家餐廳卻從來不換菜單,再好的裝修也留不住食客啊。
建議至少安排個文員每周更新兩三條動態,哪怕是"車間新到德國機床"的短視頻,或是"王工解答:如何延長軸承壽命"的技術短文。保持網站"活著"的狀態,客戶才會覺得你是個在正常經營的企業,而不是網絡僵尸。
說到底,企業網站不該是面子工程,而應該成為最勤奮的業務員。下次當你打開自家官網時,不妨假裝是個著急找供應商的采購商,看看用這個網站能不能在3分鐘內找到想要的信息。如果連你自己都用不下去,還指望客戶能堅持多久呢?
微信掃碼咨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