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零到一:打造讓人眼前一亮的公司網站
時間:2025-07-10 14:00:01
說實話,十年前我幫朋友搞第一個公司網站時,那叫一個慘不忍睹。首頁堆滿五顏六色的動態gif,產品介紹頁的表格線框粗得像柵欄,最絕的是聯系我們頁面居然放了個會轉圈的3D郵箱圖標——現在想起來還腳趾摳地。你看,這就是典型的把網站當電子版宣傳冊做的失敗案例。
很多人覺得公司網站嘛,放個logo、堆點產品圖、寫段公司簡介就完事了。拜托,這都2023年了!上周我去幫某家做咨詢,老板還信誓旦旦說:"我們網站挺好啊,該有的都有。"結果我打開一看,最新新聞停留在2018年,產品分類里居然有"其他雜項"這種欄目。
其實好網站應該像實體門店的櫥窗設計師。想想看,你路過商場時會被什么樣的店鋪吸引?肯定是燈光柔和、陳列有序、能一眼看到核心產品的店面。我們去年給家做智能家居的客戶改版,就把爆款產品做成沉浸式場景展示,轉化率直接漲了40%——這可比在首頁貼十張參數表管用多了。
現在建站工具多如牛毛,從傻瓜式拖拽到開源框架應有盡有。但千萬別被技術帶偏節奏!見過太多公司花大價錢搞炫酷特效,結果手機打開要加載8秒。有個做服裝批發的客戶非要加3D試衣間,最后發現目標客戶都是拿著舊手機跑市場的批發商,加載個圖片都費勁。
我的經驗是: 1. 先理清核心目標(是獲客?品牌展示?還是線上交易?) 2. 再考慮用戶體驗(你的客戶習慣掃碼還是搜索?) 3. 最后才輪到技術選型(就像選裝修隊,得看菜吃飯)
有次我隨機點開20個制造業網站,14個的"關于我們"寫著"成立于XX年,專注XX領域,秉承XX理念"...停!用戶不是來聽企業自嗨的。你看蘋果官網怎么介紹自己?通篇在講能幫你解決什么問題。
建議試試這個公式: - 痛點開頭("還在為XX煩惱嗎?") - 方案跟進("我們通過XX技術...") - 證據收尾(客戶案例/檢測報告)
記住啊,網站文案不是寫給學生看的命題作文。去年給個餐飲供應鏈客戶改文案,把"成立于2005年"改成"每天為300+餐廳解決食材焦慮",咨詢量立刻翻倍。
上個月打車遇到個有趣的事:司機師傅說他們車隊最近換了新系統,結果發現管理后臺在手機上顯示不全,得左右滑動才能看到完整表格。你看,連這種To B系統都開始重視移動端了。
現在超過60%的訪問來自手機,但很多公司網站的手機版簡直像后媽養的: - 圖片變形得像哈哈鏡 - 聯系按鈕小得要用針戳 - 表單要放大才能填
建議做兩個測試: 1. 用舊款手機打開你的網站 2. 在地鐵上用4G網絡訪問
保證能發現一堆反人類設計。有個做建材的客戶,就是在工地用iPad測試時才意識到,他們的產品手冊PDF在移動端根本打不開。
見過最離譜的案例是某公司官網掛著"喜迎2019春節"的banner——而當時已經是2022年秋天。網站就像魚缸,不換水就會變成一潭死水。
建議設置這些更新節點: - 季度性更換主視覺(不用大改,換張圖就行) - 每月檢查死鏈(特別是產品下架后的頁面) - 實時更新聯系方式(我見過業務員離職半年還掛在官網的)
有個客戶在疫情期間突發奇想,在網站加了"線上實時庫存查詢"功能,結果老客戶紛紛夸貼心。其實就接了個庫存系統的API接口,技術成本不高,但效果拔群。
做網站這事吧,說難也不難。關鍵是要跳出"別人有所以我們也要有"的思維,真正站在用戶角度思考。有次去朋友新開的咖啡館,發現他們網站最顯眼的位置是"今日特調"和"停車指南",而不是什么"品牌故事"——這才叫懂用戶。
下次當你打開自己公司網站時,不妨假裝是個急著解決問題的陌生客戶。能找到想要的信息嗎?加載速度讓人焦慮嗎?看完有撥打電話的沖動嗎?如果答案都是否定的...嗯,是時候約設計師喝杯咖啡了。
微信掃碼咨詢